肥羊肖恩

一文不名双商不高三观不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方桌会议(上)

懿亮懿无差

现代架空pa(算是吧)

官职是我乱编的

ooc和我流

(下)在这里 




会议结束时已是半夜。拉开会议室的窗帘,只剩酒店几方寥落的灯光,和楼下不远处大排档的油烟。铺着酒红地毯的走廊里光线昏黄,电梯间里的都是公文包黑西装、一脸疲累的人。

司马懿半靠着墙假寐,半边耳朵贴着雕花墙纸听电梯运行的声音,另外半边捕捉到了被地毯稀释的轻微的脚步声。

费祎揉着眉心走过来,向司马懿礼节性地笑一笑。邓芝跟在他身后半步远,冷着脸点点头,转了转腕上的表。同时电梯叮地一声,门安静地打开。司马懿睁开眼看了看,诸葛亮放下正在整理领带的手,半皱着眉,似乎来之前用粉底稍微遮了下眼底的乌青。半旧的棕黑行李箱跟在后面,上了把深灰的小锁,托运的标签还没来得及撕。“辛苦。”司马懿露出体面的微笑。身兼数职的国务卿是大忙人,曾与魏在北部军区周旋了好些时日,这次能亲临现场足以表明蜀汉军方对这次谈判的重视。诸葛亮向他微微点头致意。

几个记者围上来——大多是魏的报纸,诸葛亮挥挥手:“我并未参加第一轮谈判,请恕我并没有什么可以告知的。”他用眼神向费祎示意,略显年轻的外长苦笑了一下。当然记者们早已完成了对他的狂轰滥炸,只是想从这位异国统治者身上挖出点新的信息。出于一种莫明的原因,不分国界地,人们往往对别国的领导人更感兴趣。

司马懿让记者散开,电梯门前留出空隙,谈判毕竟是在魏的国土上进行。魏和蜀的官员往里走,尽管都满怀睡一觉的渴望,仍旧没忘了保持略带敌意的距离。电梯上行,引导的工作人员挨个带往各自的住处。司马懿倒在单人套间的床上时已近凌晨三点,第二轮谈判在早上七点半开始。该死的蜀国人,跟这帮人谈判总是要早起。司马懿迷迷糊糊地想,所幸明天的议题是孟达事件,双方对此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无需过多准备。

司马懿在陷入睡眠之前点了根烟,吸了一口后摁灭在烟灰缸里。(天知道他这个厌恶烟味的人是怎么染上吸烟的习惯的!)他想象了一下楼下的国务卿此刻大概还在为刚结束的议程而忙碌,更加满意地把脸埋进枕头里。不管怎么说,对手状态不好对己方总不会是件坏事。

诸葛亮放下行李,拍拍费祎的肩,打量着对方的脸色,叹了口气:“文伟伯苗都辛苦了,先去休息吧,会议记录留一份我看一下。”他刚在飞机到酒店的三小时车程上晃得头晕,补了会眠,感觉正精神。这两天的议程都很轻松,远道而来的真正目的是后天关于战俘问题及西北地区问题的谈判。司马懿比东边的人更难说话,与他在外事上的交锋还是头一遭;更兼季汉在国力上正处于劣势……诸葛亮泡了壶浓茶,拧亮台灯。

第二天的记者有增无减,长枪短炮对准会议室内并立的国旗,和旗杆两侧的两国代表。内容乏善可陈到角落有个记者被司马懿发现打了个哈欠。司马懿透过人群对他关怀地笑了笑,小记者瑟缩地扯了扯嘴角。目光归位的时候诸葛亮正平静地看着他。但不易让人察觉的是,这位以谨慎著称的国务卿也在走神。

诸葛亮向来奉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然而当他试图调动关于司马懿的个人信息时,想到的只有大学时碎片化的记忆。他意识到司马懿惯于以一种惊人的手段将自己的性格控制得毫无特点——过于发达的颈椎功能除外。让人找不到突破口的敌人是令人警惕的,而认识了三十年仍找不到突破口的敌人则无疑令人恐惧了。

对于其唯一特点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两人最初认识的经历。彼时的诸葛孔明还是个大一的经济系学生,兴趣爱好是旁听物理系和睡觉,这也就注定了他会因为赶期末作业而在图书馆里睡着。十一点,一位学长将你从睡梦中拍醒,同时对着你的是他的脊背和正脸。这场景无论如何都是令人难忘的。“文章开头写得不错,不过后天就要交了吧。”司马懿指了指诸葛亮边上的平板,怜悯地笑着说出第一句话,“学长教你一个小技巧,多写两句废话,不然你这样是很难写到三千字的。”

以司马懿的视角,故事会稍微不一样些。面对着通宵噼里啪啦赶作业的室友,为了自己珍贵的睡眠,早在期中就糊弄好期末作业的法律系大三学生司马懿决定在图书馆躲避大爷的清场、混过一夜。图书馆里人越来越少,眼见着又一位年轻人倒在赶作业的漫漫长路上,司马懿还是心生恻隐。好奇心驱使他瞟了眼边上犹自亮着的平板:嗯,还行,以赶作业的标准评价,绝对属上乘之作。在三十年后的当下,当司马懿把注意力回归到已接近尾声的第二轮谈判上时,不由得敬佩对方的熬夜能力竟能在三十年间得到了如此巨大的提升。

会议大约持续到下午一点。这样的局势下共进午餐显然不太现实。两国官品收拾文件向两个方向走出,记者紧随其后。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更有耐心,带着薄笑说了近一个小时。“短时间内的战争并非不可避免的……”“……这不会影响民间的正常贸易……”“统一是必然的,也是可以预料到的。这是我国一直秉持且希望责国能秉持的点……”

司马懿懒于应付记者。魏国有的是善于言辞的年轻人,司马懿便乐得猫在电梯间拐角,让他们去历练历练。但更主要是因为,即使是发六个小时呆也是会消耗体力的,他此刻更希望能马上赶到餐厅。辛毗——曹叡特意安插的、刚被从检察院调离的新任外交官,紧跟在他身后,神色肃穆,时刻提醒着他抛弃同僚独自去吃饭是件多么罪恶的事。他是个很不喜欢热闹的人,这事怎么没人理解呢?司马懿略显痛苦地闭上双眼,外面嘈杂的声音难以阻挡地涌进来。

等了半晌声音忽然地减弱了,他探头一看,外交部和的大使馆的那帮年轻人早已不见踪影,不知道跑到哪吃饭去了。偌大的大厅里就剩下诸葛亮和一个正在做专访的记者。怎么回事,你们都不用吃午饭的吗?生活习性不幸与大多数正常人一致的司马懿腹诽道。他看向辛毗,辛毗一如既往地平静地回望他。“酒店里的饭不合胃口,我出去吃点。”司马懿突然产生了,或者说蓄谋已久地酝酿出了别的想法。

目送辛毗走进电梯,司马懿向外走去。诸葛亮刚结束专访,准备转向电梯。“孔明,”他不合时宜地动用了这个三十年没亲口叫过的、即使在书信中也很少使用的称呼,发音有些生涩,“让我略尽地主之谊?”诸葛亮皱眉,点了点头。

说实话,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过往的一些事。诸葛亮几乎要怀疑这是司马懿的计谋,他也确实这么问了:“曹叡新发明的外交手段?”司马懿回望:“当我试探你的饮食喜好为将来下毒做准备也不是不可以。”诸葛亮失笑:“谋杀未遂倒也是个很好的宣战理由。你要下毒还需要试探?今天就可以了。”

这倒是实话。诸葛亮喜欢面食,而且要加很多的菜。这样的认识源自于两人吃的第一顿饭。那个年代论坛还是社交主流,诸葛亮还是个喜欢发两篇文章的文艺愤青——虽然在评论区挨骂的概率远超常人。那会司马懿最爱装病假宅在寝室上网,对这位学弟大加激赏:哇这样的文章也敢发,脸皮够厚,胆子够大,当真不怕挨骂。诸葛亮不是真的不怕挨骂,他只是懒得看评论区;但司马懿看了,而且在心里逐条点评,最后对作者发出集大成的会心一击。直到某个下午电脑上闪过一条私信:学长,晚上五点南食堂二楼东区,请你吃顿饭。

司马懿迟到了两分钟,赶到现场的时候只见两碗堆得满满的、冒着热气的牛肉面,边上一个人正埋头喝汤。诸葛亮抬起头来,很明显地愣了一下,大概是想起了图书馆里的往事。司马懿不客气地笑:“你这算是在收买我?”诸葛亮吸溜了一口面:“算是吧。我只是觉得你这样的智力水平没必要浪费在骂我上,闲得慌不如来学校吃碗面,顺便拉动拉动经济。”“怎么说呢,”司马懿拾起筷子,“骂你获得的精神快感远比吃饭获得的肉体快感大得多啊。”诸葛亮从面里抬头白了他一眼。

司马懿忍不住笑了笑,在向酒店的玻璃门走去时。诸葛亮摘下眼镜,把西装外套搭在臂弯上,通过玻璃反光观察他的表情。“请你去吃碗面。”司马懿笑道,“多吃点,明天大概就没这个好心情吃饭了。”


TBC

(会有下的,会有的)

评论(3)

热度(29)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